人才竞争力是社会在比较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判断。地方高校由于教学资源相对不足,发展不平衡,因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增强社会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。
强烈的社会责任感、为国担当的品格、高度的专业认同是行稳致远的基础与前提,扎实的专业基础、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基础与源泉。
然而,化工行业面临安全风险高、地域较偏僻、工作环境较艰苦等现实问题,叠加社会多元的价值观、学生就业观念更趋务实、教育本身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,造成部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趋弱、学完专业后远离专业,急需文化引领,提升化工人才培养的国家担当、增强其对化工类专业的认同感。
同时,化工行业正在快速转型升级,向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延伸,交叉学科问题不断涌现。在新经济快速发展中,化工学科新知识、新技术也在快速发展,传统专业知识教育不能满足新要求,急需通过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,瞄准交叉学科,增强面向未来的能力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人无精神则不立,国无精神则不强。”高校立德树人,以文化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及路径。武汉工程大学以“化工”立校,长期办学形成了以“化工情怀”等为内涵的“化育天工”特色教学文化。2014年开展全校性教育思想大讨论,确立了以“化育天工”教学文化引领新工科改革与建设的教育理念。通过文化熏陶提升软实力,专业改造提升硬实力,实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。
成果依托教育部首批新工科《面向新经济的化工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》等30项国家级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,5项国家、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项目,49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,16项人文社科项目等项目;依托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制药工程、能源化学工程、应用化学等四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,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已经三次通过工程认证,制药工程2017年通过工程认证,能源化学工程2022年10月26日完成专家进校认证考查;依托“E+”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国家级“大化工”工程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、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、湖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基地;依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、制药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,开展深入系统的教学理论研究、教学文化研究,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,创建了“化育天工”特色教学文化,通过“三融入”方式实现思政铸魂,进行了“六元协同”新路径、“三重三新”新策略及“三创”新工程新工科改革。通过以文化人,培养为国担当的价值取向;新工科改革,大力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;夯实专业新基建,厚植专业基础。
返回顶部